歡迎造訪美帝亞陶瓷刀片網站

任正非三種精神品質,搬磚人具備一種都能成功|禪語瓷話

發佈時間:2024-10-22點選:0

    這段時間,微信朋友圈乃至整個網路最火紅的網路熱詞,莫過於「華為」和「任正非」了。

    禪哥發現,我們建陶人在微信朋友圈都不約而同地分享了關於華為或華為創始人、CEO任正非的文章,並分別從不同的角度表達了對這一個人和這一家企業的敬意。

    禪哥也不能免俗,偷偷跟著風,從惡搞的角度向其致敬了。

    惡搞之後,禪哥細細思索:對於任正非身上的亮點或者說是精神品質,我們建陶行業能從中得到什麼啟發?

    接下來的內容,便是禪哥思考的結果,按照越來越重要的順序分享給大家。

 

 

✎尊重與欣賞競爭對手< /span>

 

    現今社會,競爭無所不在。在各種各樣的競爭中,競爭對手之間既有利益相爭的一面,也有相輔相成的一面。 從相輔相成的角度來看,好對手是促進另一方不斷進步的良師益友,有時比好夥伴還更重要,值得尊重和欣賞。

    看看任正非是怎樣尊重和欣賞競爭對手的。

 

對於華為的競爭對手蘋果,他謙虛地說:「我們家現在還在用蘋果手機,蘋果的生態很好,家人出國我還送他們蘋果電腦,不能狹隘地認為愛華為就愛華為手機”,“蘋果是世界領先的企業,沒有蘋果就沒有移動互聯,蘋果是我的老師,在前面前進,作為一個學生,為什麼要反對老師?罵美國企業,要罵就罵美國政客」。

 

關於競爭對手,他甚至還說了這樣的話,「我們要向蘋果學習,把價格做高一點,讓所有的競爭對手都有生存空間,而不是透過價格降低來擠壓這個市場」,展現出了博大的胸襟。

    反過來看建陶業。

    說句難聽的話,建陶業是一個充斥惡性競爭的行業,除了直接體現在價格戰、跟風、模仿等方面,還間接體現於不尊重競爭對手。

    大品牌瞧不起小品牌,小品牌不認同大品牌,實力相當的品牌互不認同。 私拋廠,雜牌子,沒知名度,沒影響力,產品跟風,生產落後…」大品牌的人向來這樣評論小品牌;「沒什麼了不起的,無非就是多花了一點錢打廣告,到處貼牌,產品品質也不咋地…」小品牌的人一貫這樣評論大品牌;「最了解這個品牌了,也就這樣,遠沒有傳說中好…」旗鼓相當的品牌這樣互相評論。

    佛山產區、廣東產區看不上其他產區,其他產區不認同佛山產區、廣東產區。 「低價磚、批發磚,品質差、服務差,只會打價格戰……」佛山產區、廣東產區的人常常這樣評論其他產區;「知名度高一點而已,但也只是在業界,業界外也沒人知道…」其他產區的人往往這樣評論佛山產區、廣東產區。

    有些展覽也常互相貶低。 (…此處省略250字。)

    ……

    建陶業的人不懂得尊重競爭對手就是尊重自己,欣賞競爭對手反而能激發自己的鬥志嗎?

 

✎以客戶為中心

 

    大家知道,顧客是企業利潤的來源和生存的根本,企業的命運建立在顧客長遠利益關係的基礎上。 只有將服務和提升客戶作為一切經營管理工作的出發點,企業才能幫助客戶獲利,從而實現自己盈利。

    自1987年成立以來,華為在短短的三十餘年里以讓人驚嘆的速度迅速崛起,成為全球領先的資訊與通訊解決方案供應商,靠的是什麼?

    靠的是「成就客戶、努力、自我批判、開放進取、至誠守信、團隊合作」的核心價值。 而這些核心價值只有一個原則:以客戶為中心。

    當年華為起草《華為基本法》時,第一稿曾經提出“為客戶服務是華為存在的理由”,任正非拿起筆就將它改為“為客戶服務是華為存在的唯一理由」。 因為他很早就體認到,企業之間的競爭,就是客戶服務能力與內部運作效率的競爭。

    在任正非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推動下,華為30多年如一日,從售前到售後,從戰略到執行,時時處事以客戶為中心,真心誠意為客戶服務,為客戶創造價值。 以營運商和企業用戶為例,在客戶購買設備前,華為會根據其需求制定方案並不斷交流修訂;在設備使用後,凡涉及維護維保等問題,華為都會優先解決,盡力滿足客戶要求,甚至涉及設備以外的相關需求,也會想辦法滿足。此外,華為在數位轉型策略中也實踐了以客戶為中心的核心價值觀,以客戶體驗為中心,實現達到領先於產業的營運效率與客戶滿意度。

    正因為如此,華為全體員工都“眼睛盯著客戶,屁股對著老闆”,即以市場為導向,以客戶需求而不是板或上級需求為出發點。也正因如此,任正非出差沒有專車,沒有專職司機,一個人坐飛機,下了飛機和普通人一起坐擺渡車,出了機場自己打車去賓館或會議地點。

    再看看建陶業。

    建陶企業的客戶,以前是經銷商,在整裝和精裝渠道雖已興起,但零售渠道仍是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內最重要渠道的背景下,依然是經銷商。

    倒也不是沒有建陶企業將「以顧客為中心」作為經營理念。實際上,有許多建陶企業是將「以客戶為中心」寫入企業文化的。但是,那隻是牆上掛掛、嘴裡說說的企業文化,實際經營管理工作可能與之相差甚遠甚至背道而馳。

    經常和經銷商打交道並聽過他們發牢騷的建陶企業人員,對以下文字表達的意思一定會非常熟悉。

    經銷商需要最受市場歡迎的產品-對不起,沒有,先必須賣掉廠商積壓的產品;經銷商需要訓練和促銷-對不起,先付錢,然後再作安排;經銷商需要可以區別於其他品牌的營銷方案——對不起,營銷只有這水平,愛要不要;經銷商需要進入整裝和精裝渠道——對不起,廠家也還不知道怎麼做。

    ……

    一言以蔽之,許多建陶企業過去不懂、現在還是不懂客戶的真正需求,或者說懂得了也無力滿足。

 

✎充滿危機意識

 

    所謂危機意識,指的是對緊急或困難關頭的感知及應變能力。來自儒家經典《孟子·告子下 》的成語“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強調了危機意識的重要性。它是一個人進取心的泉源和成長的動力。

    眾所周知,華為已成為全球最大的電信設備廠商和全球第二大手機廠商。 2018年,華為銷售收入達7,212億元,名列該年「世界500強」(美國財富雜誌每年評選的「全球最大五百家公司」)第72名。

    企業的成功首先取決於正確的策略,正確的策略往往來自優秀企業家的正確思維。 華為能取得今天的輝煌成就,離不開其創始人、CEO任正非的正確思維;而任正非的正確思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便是危機意識。

    “十年來我天天思考的都是失敗,對成功視而不見,也沒有什麼榮譽感、自豪感,而是危機感”,“失敗這一天是一定會到來,大家要準備迎接,這是我從不動搖的看法,這是歷史規律」。 這是任正非在2000年底寫的文章《華為的冬天》中的名言,也是他賦予華為的危機意識。這種危機意識,讓華為戒驕戒躁、居安思危,一次又一次經受住了考驗。

    2001年3月,在華為以2000財年銷售額220億元人民幣、利潤29億元人民幣位居全國電子百強第一名的時候,任正非發表了上年底寫的《華為的冬天》,大談危機和失敗,可謂發人深省。隨後,他帶領華為向全球化道路轉型。

    2004年第三季,任正非在華為的內部講話中再次強調“華為要注意冬天”,檢討審視了華為當時遇到的嚴峻困難,稱這場生死存亡的鬥爭本質是品質、服務和成本的競爭,促使華為進一步提升了管理。當年,華為銷售收入達到38.27億美元,創造了17年歷史中的紀錄。

    2008年底,任正非第三次提及“冬天”,告誡華為要“對經濟全球化以及市場競爭的艱難性、殘酷性做好充分的心理準備」。這次預警,幫助華為安然度過了由美國2007-2008年次貸危機和金融危機引發的全球經濟寒冬。

    2016年底,在華為高速成長的情況下,任正非第四次說“寒冬”,提示危機下要減員增效。在此背景下,華為提出了ROADS計劃,以實現數位轉型和大平台下的精兵作戰,在研發、銷服、供應等業務領域率先達成ROADS體驗(即時、按需服務、線上、自助、社交化連接)。

    上個月,也就是2019年5月21日,在美國發出技術禁令後,華為旗下海思晶片「十年備胎」一夜「轉正」。對此,任正非說,在高階產品特別是5G領域,華為絕對不會受影響,在包括晶片在內的關鍵零件上保有一定的量產能力,不會因為美方的「斷供」就導致負成長。網友紛紛為華為的未雨綢繆按讚:有備不一定無患,但無備必定遭殃。

    也正是在任正非的危機意識的引領下,華為才會如此重視科技、創新和人才、教育。每年,華為都會拿出銷售收入的10%作為研發投入;截至目前,華為「吸引了700名數學家、800多名物理學家、120多名化學家、六七千名基礎研究專家、六萬多名各類工程師」。

    與任正非和華為相比,建陶業最缺乏危機意識。

    盲目擴大生產以追求規模效益,過度依賴房地產行業,便覺察不到產能過剩的危機,導致2018年遭遇產量斷崖式下滑。

    不考慮長遠發展,一味採用低成本生產方式,很少考慮粗放型生產方式對生態環境造成的破壞,便覺察不到環境的危機,導致近年來遭遇力度空前的環保整治。

    急功近利,不重視產品研發創新與行銷創新,只會跟風、模仿、山寨,打產品價格戰,便覺察不到渠道裂變、消費升級的危機,導致在精整、整裝通路興起和零售通路大大萎縮的情況下競爭力嚴重不夠。

    過於重視短期的銷售和利潤,不重視對經銷商的幫助和服務,便覺察不到市場上競爭對手愈來愈強的危機,導致經銷商紛紛棄之而去還不知道反思。

    奉行「拿來主義」人才觀,希望員工自帶超能力,捨不得投入足夠的資金引進和培養人才,便覺察不到人才的危機,導致招不到人留不住人用不好人。

    ……

    由於嚴重缺乏危機意識,建陶業最近這些年處於一個接一個的危機之中,十年前困於什麼問題,十年後還困於什麼問題。

◆◆◆◆

    當然,任正非的精神品質遠不止以上三點,因為其他精神品質與建陶業關聯度不是很大,加上篇幅有限,禪哥就不一一分析了。

    其實,建陶業也有一些優秀的精神特質。例如:金意陶瓷磚董事長何干乘高鐵出差,沒有座位就坐在行李箱上,非常接地氣;大角鹿超耐磨大理石瓷磚當家人南順芝最了解經銷商的需求,無論公司做什麼事,都要求員工從經銷商角度出發…

    寫到這裡,突然想起幾天前一位不願意禪哥將其姓名透露出去的業內人士的「爆料」:才進入5月,許多建陶企業在銷售上便陷入了舉步維艱的困境,無法實現月度銷售計劃;更有甚者,一些建陶企業的銷售業績早在4月就已經亮了紅燈。其中不乏一些在業界綜合實力排名靠前的品牌。

    爆料者也說,但如果媒體去採訪這些建陶企業,它們的相關負責人一定會大言不慚地說:我們的銷售業績還是比較OK的,只是成長速度有所放緩。

    不好意思,再打擊建陶業一次,這種行為的背後是任正非賦予華為的「自我批判精神」的缺失。

    而人家華為呢?從來就不玩報喜不報憂、自欺欺人這套。

 

-- END --

標籤:

快速連結
廈門市美帝亞生物陶瓷科技有限公司
廈門市美帝亞生物陶瓷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
地址:Room 406, No. 388 Qishan Road, Huli District, Xiamen City, Fujian Province, China
聯絡我們
  • 電話:86-15396283716
  • 電子郵件:1617844001@qq.com

版權所有 © 2011 陶瓷刀片,陶瓷刀片廠,陶瓷刀片廠商,陶瓷刀片公司,陶瓷刀片製造商,陶瓷刀片價格,陶瓷刀片電話,陶瓷刀片OEM middia 保留所有權利。XML map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