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5月21日廣州疫情爆發以來,連續多日出現本土新增病例,臨近的佛山也受到波及。
據了解,疫情最嚴重的時候,因人員外出受限,部分陶企原計劃在外地舉行的設計師活動等都臨時取消,業務員正常出差也或多或少受到影響……
多位受訪者表示,雖然此波疫情仍未消退,但整體對廣東產區陶瓷廠行銷及生產造成的影響並不大,尤其隨著近期疫情逐漸好轉,已經基本恢復正常工作開展,多地終端活動在廠商的配合下也開始有序進行。
出趟差「綠碼變黃碼」
入住飯店被拒絕、終端活動取消…
5月底的江蘇無錫,炎熱多雨,溫熱的空氣夾雜著雨水,泥土腥味撲面而來。張朝(化名)已經在華東市場跑了近一個月,幫助解決終端店面銷售遇到的一些「疑難雜症」。
殊不知,另一邊的廣東佛山,即將開始經歷一場因疫情引發的“震盪”,也讓出差在外的張朝不得不暫時擱置返佛的計劃。
自5月21日廣東省發現首例本土確診病例以來,截至6月14日24時,廣東省疫情已持續23天,累計報告156例本土確診病例[廣州市140例(34例為無症狀感染者轉歸)、佛山市10例(6例為無症狀感染者轉歸)。自5月25日以來,國內新增本土感染者基本上都在廣東省,與廣州臨近的佛山也受到波及。
短短幾天時間,政策180度大轉彎。
「出來這麼久了,沒想到佛山突發疫情了,也聽說有的地方被封了,原計劃好的返程時間,估計要推遲。」張朝無奈說。
另一邊,同樣都是出差在外的佛山陶瓷廠業務員,黃文濤(化名)相比張朝則更加「倒楣」。
囿於自己廣東佛山的身份證,在外地市場出差辦理酒店入住時遭到了酒店拒絕,成了“無家可歸”之人。
黃文濤說,自己的遭遇應該屬於極少數,但也明顯感受到了這波疫情帶來的影響——不僅波及到了正常的工作業務開展,也波及到了生活。
類似的現象,不斷在廣佛兩地上演。
佛山一家陶瓷廠工程部負責人劉先生說,「我們近日和廣州一家地產公司約好見面談供貨合作,對方善意提醒,過來可以,綠碼可能會變黃碼,嚇得我們不敢動。
週超(化名)怎麼也沒想到,出差去了一趟外地,回到佛山之後,綠碼變成了黃碼,在佛山寸步難行,原本準備好的項目推進計劃,也因此暫時擱置。
和劉先生、週超等一樣的陶瓷人,在「迫切想動」和「不能動」之間左右為難。
不少受訪者戲謔道:「揾食艱難!」、「保住健康、保住綠碼,最重要的是保住份工。」
同時,許多陶企原計劃在外地舉行的設計師活動、經銷商會議、培訓會等,近期亦陸續發布了延期計劃。 「我們的人和設計機構的人現在都出不去,經銷商也建議暫時不要過去,之前定好的酒店也表明了要暫時取消接待計劃,所以活動不得不擱置。」
在廣東佛山,諸多陶瓷企業行銷中心業務員目前已經暫時擱置了出差計劃,「現在沒有比較緊急的出差計劃,如新店開業等,暫時都不出差。」一位受訪者說。
一個可以佐證的現像是,在華夏陶瓷城,大大小小的街巷車輛停得滿滿噹噹,基本上很難找到空置的停車位,平時人煙稀少的營銷部業務員辦公室,也比平時熱鬧了許多。
實質上,不惟陶瓷企業,因廣東產區陶瓷生產廠家多位於肇慶、清遠、恩平等地,此波疫情,對佛山本地的原料供應商也有一定的影響。
佛山一位上游原料供應商表示,「雖然這種情況不多見,在前段時間疫情嚴重的時候,陶瓷廠對進出入人員的審核比較嚴格,最基本的是要求提供72或48小時核酸陰性證明及粵康碼綠碼。
02
「訂單緊張”、「顧客天天催貨」
疫情影響產品及物流運輸
據了解,雖然此波疫情餘波仍在,但綜合而言,對廣東產區陶瓷廠行銷及生產造成的影響並不大。
「現在缺貨,雖然出不了差,客戶也還是每天都在催貨,我們壓力也挺大的。」佛山一陶企銷售負責人說。
據了解,近期,廣東地區許多生產廠家普遍排產緊張,多家陶企銷售負責人表示,「十分缺貨」。
「我們目前的訂單已經排到了8月,主要是之前積壓的一些工程項目,現在要抓緊供貨,新的訂單暫時還排不上。」有受訪者表示,排產緊張除了之前因疫情積壓的工程工程快速緩和之外,限電「開四停三」、原物料漲價等因素也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產能及排產效率。
「雖然疫情對生產端影響不大,但對產品運輸及物流有一定的影響,一方面錯峰用電導致部分訂製產品交貨時間有所延遲,另一方面,廣州、佛山受疫情影響,近期所有貨物的運輸時效會有所延遲。
據悉,從5月31日開始,廣州開始對主要交通幹道進行管制,對所有幹線物流司機提供核酸檢測服務,由於出穗物流車輛較多,收費站、物流園不可避免的會出現車輛排長隊的現象,甚至省內主要地區的運價亦有所上漲。
可喜的是,隨著近日疫情逐漸好轉,佛山已連續多日無新增本土病例。
「現在出行基本上沒問題了,我已經出差5天,去蘇州參加終端店面的開幕和設計師活動,現在基本上沒啥影響,做好48小時核酸就可以上飛機,去到外地,會接到防疫部門的電話詢問,說清楚就好了,積極配合當地防疫要求。
(文章轉載自陶瓷資訊)